為確保輻射環境安全,自紅沿河核電廠裝料運行以來,遼寧省核與輻射監測中心加強對核電廠外圍輻射環境的監督性監測,利用紅沿河核電廠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系統的8個自動監測子站,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γ能譜長期進行連續監測,采集環境土壤、水體、動植物樣品進行檢測分析。截止目前,紅沿河核電廠周圍環境輻射水平處于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漲落范圍內,核電廠周圍環境輻射水平保持正常。
紅沿河核電站是我國第五個、東北首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基地,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電能,將統一并入遼寧省電網,輸送到全省各地區。
據測算,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的1號機組日發電量達2400萬千瓦時,可滿足大連市四分之一的用電需求,相當于6000戶家庭全年的用電量,減排效應相當于1.65萬公頃森林。隨著該機組正式商業運行,遼寧省清潔能源比例將由18.44%提高到20.83%。而紅沿河核電站一期4臺機組全部建成后,年發電量將超過300億千瓦時,相當于2012年遼寧省社會用電總量的六分之一,大連市社會用電總量的104%。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很多人談“核”色變,但專家給出的數據顯示,紅沿河核電站內外12個環境監測站的各項數據,自2007年8月開工建設以來,一直處于優良狀態。“一期1號機組正式商業運行后,我們在對待安全的問題上將更加細微?!奔t沿河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于長亮表示,“目前中廣核的技術成熟度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我們在核電站建設中的每一個單項技術,都是在其他工業領域成功運行后,形成成熟安全的技術再被拿來?!睘楸阌谏鐣娏私夂驼莆占t沿河核電站周邊環境監測數據和電站安全運行情況,紅沿河公司近期還將在官方網站開辟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公開平臺。
紅沿河核電站建立了極其嚴密的安全防護措施,確保核輻射不向環境擴散,主要有三道安全屏障,全方位、立體化防止核輻射。第一道屏障包括燃料芯塊和包殼,98%的輻射被包容在內;第二道屏障是反應堆壓力容器,有厚度超過20厘米的特種鋼經過嚴格工藝鍛造,加上一回路壓力邊界,使得放射性物質被全部阻隔在內;第三道屏障是安全殼,由厚度90厘米的鋼筋混凝土和6毫米的鋼內襯筑成,設置可以抵抗一架小型飛機的直接撞擊。
新聞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http://www.china-nea.cn/html/2013-06/2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