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此廣闊的發展空間,核電企業也迎來發展良機。不過由于核電行業部分產業鏈環節高度壟斷,尚未建立健全的市場機制,價格機制未理順,核電自身極高的經濟優勢未能充分體現,未來多業主、專業化將會成為核電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而核電證券化有望成為行業催化劑。
今年有望新增5臺左右
據了解,根據核電發展規劃,國家將加強核電安全管理工作,按照最高安全要求建設核電項目。加大在建核電項目全過程管理,保障建設質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早建成紅沿河2-4號、寧德2-4號、福清1-4號、陽江1-4號、方家山1-2號、三門1-2號、海陽1-2號、臺山1-2號、昌江1-2號、防城港1-2號等項目。新建項目從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擇優選取,近期重點安排在靠近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電力負荷中心的區域。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規劃目標來看,結合2017年核電裝機5000萬千瓦目標,同時考慮到核電建設的周期在5年,意味著2015到2017年新增的1000萬千瓦裝機全部來自于2015年在建的1800萬千瓦裝機中。估算剩余的800萬千瓦裝機將于2020年之前全部完成,因此2020年5800萬千瓦裝機應該是確保的,同時考慮到后續核電建設的進程的加快,2016年新開工一些機組有望陸續確認,因此估算2020年核電完成裝機有望超過6000萬千瓦,達到6000萬千瓦一6500萬千瓦之間。
此外,從完成裝機的角度來分析,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完成核電裝機1475萬千瓦,2015年完成裝機4000萬千瓦,意味著2014-2015年要新增完成裝機2525萬千瓦,預計在20-25臺機組,從核電設備交貨的周期來看,一般在2-4年時間內常規島和核島的設備要交付完畢,因此估算在2013-2014年計劃2015年完成裝機的核電設備應該已經交付大部分。
由于核電項目建設周期長、運行周期長、項目盈利性高度敏感于建設周期。有的建設周期長達5年。因此,從2017年建設的情況來看,相對于2015年新增的1000萬千瓦設備,或已在2013年左右進行了招投標工作或者至少從設備企業設備提供的角度已經為這些設備進行了備貨,后續對設備企業的影響就是這些訂單的執行。
根據2013年底完成裝機1475萬千瓦、在建3166萬千瓦,2017年完成5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裝以及2020年完成裝機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裝機推算,假定2017年到2020年新增完成裝機的800萬千瓦還沒有開始招投標,那么2014-2015年啟動的機組有1159萬千瓦,年均新增開工規模在5臺左右;2016-2017年啟動的項目容量有2400萬千瓦,年均啟動項目在10臺左右,2018年-2020年啟動的項目容量有800萬千瓦,年均在2臺左右。
多業主化是核電運營長期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核電行業的現狀如何?部分產業鏈環節高度壟斷、尚未建立健全的市場機制、價格機制未理順、核電自身極高的經濟優勢未能充分體現是目前行業的一個特點。
有分析人士指出,十二五新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理順新能源價格機制,建立市場化、專業化的核電建設市場將有利于核電產業鏈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多業主、專業化將是核電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并將有利于核電經濟性的發揮。
另據了解,核電站運營目前僅有4家企業具有控股資質: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中電投集團及華能集團,其余企業只能參股,控股企業中電投及華能集團都僅控股一個核電項目,其他項目均由中核集團與中廣核集團控股。中核集團與中廣核集團已啟動上市進程,兩集團控股了中國90%以上的核電項目。核電項目高額的回報率、穩定的現金流堪比“印鈔機”,民間資本將通過更多直接或間接的途徑介入核電項目投資。
信息來源:北極星核電網
http://news.bjx.com.cn/html/20140728/531637-2.shtml